首页>资讯 > 正文

福州女生头晕、胃痛,原来“高考后综合征”

N海都记者 林宝珍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近段时间,高考生小彭(化名)老是觉得头晕、心悸、胸闷、胃痛,各种状况连着来,到医院相关科室检查后,指标都正常,最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到心理科测评,才发现是由焦虑引起的,医生说这是“高考后综合征”的一种表现。经过心理疏导,并采取了抗焦虑抑郁、改善睡眠等措施后,小彭的不适症状逐渐缓解。

孩子出现这些情况,当心“考后综合征”

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林细康主任医师表示,从高考结束到被高校录取前这段时间,通常是考生备受煎熬、最为忐忑不安的时期。在这段时间内,考生首先要担心成绩高低,又要焦虑报考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,还要面临离开父母、面对莫测的前途,从而极易诱发心理疾病。不少考生因为压力过大而“精神崩溃”, 出现了失眠、紧张、焦虑、恐惧、烦躁,甚至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及尿频、尿急等一系列心理、生理失调症状,称之作“高考后综合症”。

高考后综合症典型的状态分为两种,一是兴奋过度:高考落下帷幕,寒窗苦读十多年的考生们,从高强度的复习备考到充分享受闲暇自由时光,豪无节制的娱乐狂欢,稍稍把握不好,就会导致心理、生理上的不适应,出现“高考后综合症”。另一种是悲观焦虑:有些考生认为自己考得不好,对不起父母家人,无颜面对老师、同学,以致整天足不出户,不愿与人交流;有些考生认为考得不理想,转而抱怨、迁怒于老师、家长,甚至社会,产生偏激情绪;还有些考生一提起分数就会情绪失控、焦虑异常,甚至暴躁、易怒。

家长、孩子一起应对“高考后综合征”

如何面对考后出现的种种状况?林细康主任医师给考生和家长一系列的建议,希望考生们尽快平稳过度这人生重要阶段。

对学生的建议

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:

高考后,短时间适度的放松玩耍是可以的,但应该尽快调整自己的作息规律,保证足够的睡眠及正常的饮食。此外,高考结束意味着有充足的时间,所以应该把体育锻炼提上议程,因为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,还可以改善睡眠、增加食欲,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。

要正确对待高考:

首先要认识到高考只是每个人成长历程的一个经历,其次,要客观评价自己,不可患得患失,以免沉溺在失误中不能自拔。考生不妨为自己寻找精神寄托,例如重拾自己因为考试而放弃的业余兴趣等;另外,要分析实际情况,不要随意盲从。

放下得失,保持良好的情绪:

要认识到,无论高考的结果有多么糟,这件事已经过去。关键还在于面对现实,调整好心态。你可以与父母亲朋好友一起外出观光旅游,让愉快、轻松的气氛冲淡烦恼,放松紧张情绪;也可以多做些家务,从而转移不愉快的心理状态。另外,多联系同学朋友,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或公益活动,尽量不给自己独处的机会。

对家长的建议

不要总和孩子谈高考、谈分数,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体验,不要给孩子定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。

不责备不埋怨

无论孩子是一惯不努力,还是发挥失常,一定要做到不埋怨、不训斥、不责备。因为孩子此时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,家长此时不要说再去责备、埋怨,即使是流露出失望与怨意也容易引发孩子心理崩溃。

面对现实,放眼未来

告诉孩子无论高考的结果有多么糟,我们都要一起面对,可以和孩子探讨第二年复读的计划,也可以考虑先就业再上学,讲明学习的途径很多,成才的标准也不是只有高考成败的一项。

安排和督促孩子适当地休闲和学习

高考结束,就有更多的空闲时间,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,安排他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技能,比如考取驾照,参加兴趣班,或者学习烹饪等,让孩子的这个假期清闲而不无聊,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,产生“大不了从头再来”的勇气。也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,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,陶冶情操、增长见识。

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,应及时找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和治疗。

编辑:梁渠

标签: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