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磁共振作为最常见的医疗设备之一,给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“贵” ——随随便便的小检查,动辄就要上千元。
究其原因,我国核磁核磁共振主要靠进口,一台要价高达3000万,也就导致检查费用长期居于高位。
不过,这一现状有望在近期被打破!
(资料图)
随着国内联影等企业的持续发力,国产核磁共振仪正式进入市场,价格下探9成,目前已进驻国内多家医院, 甚至掀起了一股“抛弃”进口的浪潮。
垄断我国多年的德核磁共振巨头西门子见状,更是在近期急忙向我们好,携11亿访华建厂,称“希望与中国深入合作”。
然而,更多人关心的是, “用上了国产设备,检查费啥时降?”
一、“上帝之眼”,却是患者的“吞金兽”
核磁共振仪亦被称为“上帝之眼”,可以用核磁技术“拍出”人体内部的高清图像,进而辅助医生更好发现潜伏着的隐患,对肿瘤、癌症的预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因此,它也是常见的检查项目,不过次核共振检查费用就要几百上千,稍微全面一点的检查更是超过2000,让不少患者有心无力。
不少人表示,“除非疼痛难忍,不然不愿意花这么多去做检查”、“不检查吧,怕身体出问题;检查吧,怕钱包和身体一起出问题。”
许多患者都有所不知,核磁共振的检查费用之所以昂贵,主要还是因为其技术被欧美等国垄断, 定价权被外企牢牢把控,光是进口价就高达3000万一台。
而且,这些仪器都甚为“娇贵”,每关机一次,其中液氮都会瞬间蒸发,重新填满将花掉60多万;加之动辄几十万的维修、保养费用, 终也只得由患者来“买单”。
据公开数据,我国每年在它身上耗费的金钱,仅次于半导体和石油,大都被西方厂商赚了个钵满钵满。
40多年来,核磁共振的关键技术——超导磁体,一直被美、德垄断,甚至被他们严厉禁止卖给我们,就是为了不失去我们这棵“摇钱树”。
无奈的是,这种困境在生命科技领域却频频上演,如血友病靶向药“Hemgenix”定价高达2500万,SMA(脊髓性肌肉萎缩症)试剂同样高达1400万;再如可清除机体老损细胞的“赛乐端”科技,也一度高达156万…… 面对健康难题,大多数人的钱包里没有答案。
二、机器降价,检查费何时降?
好在,我国科研人员“十年磨一剑”,终于横跨半世纪的科技鸿沟, 成功打造出国内首台3.0T高端磁共振仪,成本下探90%!
在官网公布的资料中,该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124项,几乎全面突破国外技术垄断,首次实现我国高端核磁共振领域“0”的突破。
如此背景下,甚至传出国产核磁共振290万底价的消息。但不少患者也有疑惑, 既然如此,为何自己的检查费还是这么高?
事实上,我国在核磁共振取得重大进展不假,只是尚未实现市场的轮换和替代。来自美德的西门子、飞利浦等企业依旧盘踞95%以上的高端市场,在技术掌握、设备品质等方面比我们高出不少,这不是短短20多年就能轻易追赶的。
不可否认,西方在生命科技领域确实远超我国。不仅仅是核磁共振,在更为前沿的抑老研究领域上,上述“赛乐端”的相关生物分子技术,我们也尚未摆脱被“垄断”的尴尬境地。
该分子可通过Expo-Meta专利成分,科学靶向机体细胞的能量填充,复原生物体的“青春力”,进而在宏观上实现“对抗时间”的效果。然而,此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仅被日企源生生物垄断,早期成品甚至定价156万一粒。
据悉,2021年《Nature》期刊曾刊登关于细胞老去机制的综述性文章,指明了细胞于衰老之间的关键链接, 细胞抑衰研究也成为不少学者公认的“对抗时间”的黑马 ;同年,“赛乐端”也得以应运而生。
虽然经过多轮技术迭代,该科技依然保持在6000元一瓶的价位,搭载复配配方的增效Max版甚至翻了5倍,但依旧不乏大量国人用户下单尝鲜。
与核磁共振一样,尽管我们已在这类技术上进行追赶,但奈何日企技术比我们早起步多年,已经在国内外市场打下基础,甚至出现“越贵越好卖”的言论,在亰东上也保持着97%的好评,不乏有“白天精力更足”“锻炼后肌肉恢复更快了”的正面使用形容。
技术的积累和市场的信心是不能一蹴而就的。业内人士乐观预估:国产核磁共振成功普及之后,相关检查费用才会迎来下跌。 现在只是时间问题而已。
三、别让生命,沦为一门“生意”
如今,国产核磁共振技术从0到1,打下多年的天价垄断,无疑印证了我们对发展国产替代的决心与努力,外媒也无不惊叹我们的突破速度, 甚至直言“中国正在破坏市场。”
然而“生命”又岂能沦为“生意”?国产替代的真正意义,只是让每一个群体都能平等、评价的享受现代生命科技。 技术发展的红利,更应普惠于每个人身上。
在越来越多国产技术的突破下,天价科技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也不再是奢望。虽然过程不易,但相信未来,一个小群体,都不会被标价阻隔在技术进步的大门之外。
对于那一天的到来, 我们相信,并且拭目以待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