餐饮进入全渠道销售的阶段,多样化的平台增加了品牌曝光度,让商家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。但新的问题随之出现,客户能够选择的品牌那么多,“为什么选择我”?
尤其是当同质化的竞争更加激烈,行业进入内卷期,品牌如何让用户快速做出选择?这部分主要靠营销来解决。全域营销,更是 2023 年不可绕开的话题。
(相关资料图)
熊猫星厨合作品牌青渝蓝之麻辣香锅、王大力第七次创业、味捷集团、乡里十八炒鸡等品牌都在通过全域营销,提升品牌影响力,以流量增长换来品效提升。
0 1
产品为王,营销制胜
“产品是1,品牌是0,没有前边的1,何来后边的0?”
市场上永远不缺火的产品和品牌,但有些是短期流量,热闹一段时间只剩一地鸡毛;有的生命周期长,不断推陈出新,热度一直延续。
前者如*师傅脆皮五花肉,后者如营销高手老乡鸡、瑞幸咖啡等。
老乡鸡厚积薄发,十六年专注“吃鸡”赛道,打造出了年售3000万份的“国民鸡汤”,还具备根植于徽菜,月月上新款的实力。
瑞幸咖啡凭借“生椰拿铁”打了漂亮的翻身仗,后续还有“椰云拿铁、丝绒拿铁、厚乳拿铁、碧螺知春拿铁、茉莉花香拿铁、橙C美式”等“更符合中国宝宝体质的”咖啡口味接力积累人气,凭借花样翻新的新品、爆品不断吸引用户,热度持续不断。
营销的基础是好产品。 营销>产品,品牌火得快,退潮也快。好的产品搭配恰到好处的营销,才能留住顾客。
有了好产品、好口碑,再做营销的时候,还会带动起顾客自发的二次传播,传播效率也会更高,更容易产生品牌效应。
“产品是1,品牌是0,没有后边的0,如何拉开差距?”
当产品之间的差异很大时,好的产品一定更容易出圈。但是当品类发展到一定程度,产品差距不断缩小,就要靠营销和品牌来塑造差异。
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经典之争,受众在盲测中总是猜错品牌,但不影响他们始终支持某一品牌。
其背后就是各自的品牌附加价值、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在起作用。
品牌的认知会影响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体验和感知,因此以营销塑造品牌认知,将产品优势转化成认知优势就极为重要。
例如,“农夫山泉有点甜”。带有甜味儿的矿泉水品牌有很多,但农夫山泉提出来了,“甜”就成为了它的独家优势。
餐饮行业已经走过了渠道为王的时代,如今打造品牌是“产品为王、用户为王”,赢得消费者就要赢得他们的心,而完整的过程既包括了好产品,也包括了好的营销,以及由此带来的品牌效应。
0 2
玩法千变,核心不变
如今的餐饮品牌,不仅要经营好门店,还要经营好品牌。为了在这场流量抢夺战中取得胜利,全域营销成为新的增长模式。从公域获取更多用户,私域做深度转化留存,形成商业闭环。
年轻人的注意力更加分散,餐饮商家的营销触手也要覆盖得更多更全。
营销的渠道多样化 ——从双微一抖到线上平台、小红书、快手等,从图文种草到视频、直播;
营销玩法多样化 ——节日营销、活动营销、借势营销,再到年轻人喜爱的盲盒营销,让打工人上头的情绪营销,以及以小博大的碰瓷营销等等。
玩法多样,但万变不离其宗,核心还是 “获取用户、转化用户、留存用户”。
1. 品牌破圈之道
新品牌进入市场的第一步,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破圈。
要让消费者记住名字,了解到品牌所属品类,以及独特优势等。此时获取到的第一波流量要与品牌深度绑定,在短时间内快速让品牌被更多人知道,覆盖更广的区域。
一些创业者找到了更优路径:取一个自带营销属性的品牌名,让品牌 “为自己代言”。
比如开在熊猫星厨的王大力第七次创业、 11.11 就倒闭的麻辣烫、国贸有家酸辣粉等,品牌名自带故事感,且精准踩中了“创业”、“双十一”等年轻人关注的话题,很容易引发讨论和热议。
这些符号化的品牌名就像一把钩子,引诱用户做第一次的尝试。而且这几个品牌都有一个共性,就是与所属品类绑定,定位十分精准,分别为椰子水、麻辣烫和酸辣粉,通过名称与同品类其他品牌区分开来。如果第一波种子客户品尝后发现产品还不错,就会像自来水一样自发安利品牌。
就比如王大力打造的七次创业人设,让顾客忍不住好奇前六次创业的内容,更想化身 “预言家”,猜测第七次创业会不会成功。结果就是成功吸引到了年轻消费群体, 新店开业排队两小时,半年连开 10 家店,吸引无数餐饮人登门求货。
2. 搭建公域流量平台
公域流量的渠道非常多,餐饮人经常接触的就有微信、抖音、小红书,以及美团外卖、饿了么、大众点评等。这些平台都拥有亿级的流量,如 8 亿用户的微信、 6 亿用户的抖音。
流量池巨大,但流量都属于平台,商家在入驻平台后,可以通过各种免费或者付费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排名,推广自己的产品,从而在平台上获得用户。
搭建公域流量平台,目的是通过多样化的渠道,吸引潜在消费者的注意,形式不重要,关键的是把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推荐给感兴趣的人。
一方面,通过尝试新的媒介和渠道来获取流量。
把流量全部押注在某个平台上不可取,单一的渠道已经无法成就品牌,能把握所有的流量才能成就一个餐饮品牌。
正是看到趋势,青渝蓝之麻辣香锅 20 22 年开始布局 外卖平台外的渠道, 抖音 、 小红书 、 微信等,不再单一依靠外卖平台的流量, 并 全面打造个人 IP 、 门店 IP 和 品牌 IP ,研究了门店自有流量池运营策略 。
乡里十八炒鸡试水抖音直播,第一场就卖出了超15000元流水。味捷集团旗下品牌牛家人品牌升级战略发布会采取了“线下参会+线上直播”的形式,直播累计人气达10000+人次。
目前,各大主流的流量平台和入口,流量成本都在不断升高,红利在弱化。这就要求餐饮人要有更敏锐的感知和洞察,要发现那些别人尚未发现的新流量领域、新蓝海。
此外,新的渠道出现往往会带来新的流量红利,多关注这些公域流量平台的动态,对于有潜力的新平台要及时入住,并采取合适的运营方法收获平台红利。
另一方面,在营销中要注重场景化的打造。
餐饮外卖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,生活场景主要是工作 / 学习、社交、在家,在其中找到这些年轻人的共鸣点尤为重要。
比如,奈雪的茶敏锐的切中了年轻人热衷 “摆烂”的情绪,用一组带着谐音梗的“快桃、废桃”的桃子表情包,捧红了水蜜桃系列单品。
还有去年夏季,酷暑带来品牌 “黑化”浪潮,喜茶、蜜雪冰城、小龙坎、书亦烧仙草等品牌推出桑葚单品,带动大众玩梗热潮,最终,蜜雪黑化的话题创造了 5.5 亿阅读量,喜茶的“酷黑莓桑”在短短 13 天销量突破 100 万杯。
将品牌和产品嵌入一个恰当的场景,营销过程中就给了顾客购买的理由。
比如去年很火的迷你杯,打工场景强调产品能补充元气;朋友小聚, DIY 一杯分两杯,更方便分享;在家独处的时候,一人份的迷你杯可以治愈自己。
对于品牌来说,如何和年轻人持续共鸣,是需要不断打磨的内功。
3. 构建私域流量池
私域经营的本质是强大的运营能力,品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活跃会员群体后,需要专业的运营能力才能让数据发挥最大的价值。私域的建立和运营对品牌来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首先,经营私域流量要打造合适的人设,让顾客感觉到自己在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。
其次,搭建私域流量矩阵,利用好各个平台的功能,将公域引流到的流量做好承接。
最后,持续优化运营过程,做好用户分层,提高私域流量的的效率。
当然,私域不是独立的,一定是和公域结合起来。餐饮外卖品牌需要利用大众点评、饿了么、美团等平台开放的公域流量,给线上门店和私域导流,同时通过抖音、小红书等媒体做流量放大。
另外,私域的运营需要和线下门店进一步联动,并提升长期留存和转化,进而通过做好服务来提升用户粘性。
把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,公域流量池是 “源头活水”,私域流量池是“养在池塘的鱼”。
0 3
品效合一,精准营销
流量成本不断提升的今天,增长并不是餐饮品牌最应关注的数据,而是流量的转化和留存。这就为全域营销带来两个关键的目标:品效合一、精准营销。
“品效合一”即打造品牌的同时,达到销售转化的“效”果。
比如品牌在抖音开直播宣传产品,用户边看边下单,外卖直接送上门。下单的过程很流畅,在直播间直接付款,流程压缩到最短,不需要跳转其他软件,客户流失率更低。
“精准营销”可以避免品牌做无用功,花一份钱办一份事。
精准营销讲究的是聚焦,聚焦于精准的目标群体,聚焦于合适且熟悉的平台,保证成本在一定范围内。
增长是每个品牌永恒不变的话题,而增长的直接体现就是流量的增长。流量方面要注意,一是增加品牌的曝光,二是做好流量的转化。
餐饮商家如果能够积极了解平台规则并尽可能利用,那么就可以实现流量的转化、品牌的强势曝光,并赋能门店营业额的增长。
餐饮企业的经营边界正在不断拓宽,全域营销未来会成为每个餐饮品牌的标配。
餐饮行业全面进入品牌化竞争阶段后,品牌力一定是营销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,而全域营销一定是经营效率最大化的优先选择,由此重构品牌的经营方向。
标签: